全国田野课堂教学联盟在京成立
《经济参考报》5月19日刊发记者李保金、刘鸿秀采写的文章《创新社科人才培养模式 全国田野课堂教学联盟在京成立》。文章称,日前,在第四届田野课堂交流大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倡议发起全国田野课堂教学联盟,共享田野课堂教学基地和教师资源,共建田野课堂教学规范,构建学科跨
《经济参考报》5月19日刊发记者李保金、刘鸿秀采写的文章《创新社科人才培养模式 全国田野课堂教学联盟在京成立》。文章称,日前,在第四届田野课堂交流大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倡议发起全国田野课堂教学联盟,共享田野课堂教学基地和教师资源,共建田野课堂教学规范,构建学科跨
“各位花友们,大家看这棵植物,叶片是丝绒质感,叶脉像‘镶了钻’。这是我们培育的天南星科花烛新品,今天首发出售。”直播间里,浙江桐乡市崇福镇95后农创客、嘉兴桐乡市胖达园艺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廖万甜与网友热情互动。
“三夏”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关键时期,抓好“三夏”生产对完成全年粮食产量目标任务至关重要。记者从水利部了解到,截至5月中旬,今年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近两成,主要江河来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近三成。水利部科学调度水工程,各流域管理机构强化用水调配,全力保障粮食生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地处风沙半干旱地区,保墒一直是农业生产的难题。近年来,当地和科研院所合作,大力推广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条耕作业,使玉米产量得到显著提升。现在,总台记者苑竞玮就在通榆县兴隆山镇一家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玉米示范田里,让他带我们看看迭代升级的保护性耕
田野,是大地的诗行,是季节的调色盘,是生命最原始的舞台。站在田埂上眺望,目光所及之处,金黄与翠绿交织成无边的画卷,仿佛天地间最慷慨的馈赠。春天的田野像一位羞涩的少女,披着嫩绿的新装,麦苗刚探出头,油菜花零星点缀,泥土的芬芳混合着青草的气息,让人忍不住深吸一口气
5月17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频道《田野欢歌》栏目播出了以商丘梁园为主题的综艺节目,商丘市梁园区平原街道积极响应,广泛发动辖区居民以及商丘师范学院的大学生一同收看。节目播出后,引发热烈反响。
焦虑,是因为对未来不确定,怀疑自己能力。像块荒地,杂草多,看不到希望。毕业后我迷茫,不知道做什么。感觉像提线木偶,焦虑像藤蔓缠着我。这种无力感最可怕。我甚至想过,就这样下去,人生会不会完蛋? 这让我自我怀疑。
5月17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频道《田野欢歌》栏目播出了以梁园为主题的综艺节目,商丘市梁园区平原街道积极响应,广泛发动辖区居民以及商丘师范学院的大学生一同收看。节目播出后,引发热烈反响。
“三夏”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关键时期,抓好“三夏”生产对完成全年粮食产量目标任务至关重要。这段时间,重庆的30万亩小麦陆续开镰收割,处处一派繁忙景象。
在河南,8500多万亩小麦正值灌浆期,也是产量形成的最后冲刺期。在抗旱浇麦和一喷三防的作业过程中,当地的农技专家尝试应用新型喷灌装备,在保障小麦稳产增收的基础上,实现节水节能。
在朔城区贾庄乡千亩长山药种植基地,工人们采取人工加机械协作的模式种植长山药,从深悬开沟到播种,整个种植过程高效有序。今年种植的1100多亩长山药选用了大约600万棵种子。在选种方面挑选了更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口感更好的白玉长山药品种。
那杜鹃鸟略带愁绪的啼鸣声声传来,恰逢此际,细雨濛濛,如同轻烟一般笼罩着大地。
清晨,天边还挂着几颗慵懒的星星,公鸡的啼鸣划破了乡村的宁静。我揉着惺忪的睡眼,被奶奶从被窝里拽了出来。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还夹杂着稻草和露水的气息。远处的田野里,已经有人影晃动,那是早起的农人开始下秧苗了。
夏粮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期。在河北,3300多万亩冬小麦陆续进入灌浆期。在邯郸市成安县,自走式农业灌溉机器人可以自动抽调渠道水进行喷灌,农户还利用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智能规划出最优灌溉时间和路径,相较传统模式可节水40%—50%。山东6000多万亩冬小麦陆续进入扬花
这几天,湖南2258万亩油菜正在大面积收获,预计增产1.4亿斤以上。在资兴稻油轮作万亩示范片,专家对采用合理密植新技术种植的冬油菜进行了实收测产,产量好于预期。
仲夏时节,昌乐县五图街道甜瓜种植大棚里绿意盎然,香甜气息扑面而来。昌乐农商银行深耕细作甜瓜“特色产业”,从零散种植到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从农户单打独斗到“合作社+农户”协同发力,一颗颗甜瓜不仅成为农户增收的“金果子”,更化作乡村振兴的“甜蜜密码”。截至4月末,昌
岚山区碑廓镇守宝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张伟:从5月6日开始,对种粮大户及周边村镇的农户实行麦田施肥和绿色安全防控,对小麦进行叶面营养的供给和田间除草,目前,我们已经投入了6台植保机,喷洒麦田药液3000余亩。
五月的秦亭镇田畴织锦,绿意葱茏,一片片生机勃勃的农田正孕育着丰收的希望。今年以来,秦亭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1+2+X”产业布局为核心,通过“党建引领、龙头带动、科技赋能、链条延伸”四维发力,推动汉麻、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串珠成链,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
在广袤的赛罕区田野中,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信息终端实时操控温室大棚,通过科技创新培育的新品种在试验田上生根发芽……这一幕幕充满“科技范儿”的耕作场景,正是赛罕区以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的生动缩影。
新天水讯当前,正值马铃薯播种的关键时节,清水县白驼镇申堡路马铃薯种植基地内一派繁忙景象。播种机轰鸣运转,机械操作人员熟练地操控设备在前开沟,村民紧随其后,有条不紊地进行播种、施肥作业,勾勒出一幅繁忙的田间劳作图。